2/26/2005
小朋友......
小朋友應該要有充足的睡眠與玩耍,這樣才能養成健康的小孩。
雖然小朋友的I.Q.低到跟狗狗一樣(在某些情況下,狗狗是比較聰明的),但有時候小朋友的話還是要稍微聽一下。
小朋友今天不願意的事,明天可能就變成願意,反之亦然。
小朋友有時反覆無常,有時意志異常堅定,反之亦然。
小朋友看電視時間太長,導致玩耍時間太少,是不健康的。
小朋友看電視時間太長,導致睡眠時間太少,是不健康的。
小朋友玩耍時間太長,導致睡眠時間太少,是不健康的。
小朋友玩耍時間太長,導致看電視時間太少,是容許的。
小朋友睡眠時間太長,導致看電視時間太少,是容許的。
小朋友睡眠時間太長,導致玩耍時間太少,是不建議的。
睡覺,玩耍,看電視,這三件事,小朋友永遠嫌時間太短。
小朋友常把好人也當成小朋友,但不一定是好朋友。
小朋友的好朋友不一定是好人。
小朋友的好朋友不一定是人。
小朋友通常是大家的好朋友。
小朋友通常是人。
並不是每個小朋友都喜歡溜滑梯。
但每個小朋友一定都溜過溜滑梯。
小朋友都渴望上小學。
小朋友都渴望長大。
不渴望長大的小朋友不是小朋友。
但上了小學,還是小朋友。
帕格尼尼二三事......
荒廢了一段時間,不知為何又想開始繼續記錄生活,應該是受到我E-300的感召吧!
拍照。
其實拍照是逼不得已的,只因為人類的大腦並不是一個好的儲存設備,記憶,只是些會日漸模糊的影像組成的以20f/sec速度播放的黑白影片。為此,我拍照。只為了將來回憶時能有比較現實的憑藉,因此我拍照。因此我拍照,拍任何事物,以我為中心目光所及的一切事物。
今天買了本書,怕隔泥泥,帕格尼尼的詛咒。只因為開頭的幾句話,和書中不小心讀到的某一段,結果就決定買下他。
會買一本書,通常是感覺我會讀這本書兩次以上才會買的,這是我買書的原則,只值得讀一次的書,站在書店裡看完就可以了,即使沒看完也沒關係。
回到正題,帕格尼尼的詛咒。
音樂家的身後通常是浪漫的,大多數被放進美麗的棺材,在眾多仰慕的啜泣聲中,葬在風景秀麗的墓園。四周是最著小花的綠色草坪,上面立著沈靜肅默的雕像。有的是音樂家沈思的英挺面龐,有的則是小天使,背上還長著翅膀。
而帕格尼尼死後,旁人為了不讓遺體繼續腐化,還在靜脈和動脈中注射了氯酸鋅溶液,不讓屍體繼續腐化,而只是逐漸乾燥......
光知道帕格尼尼身後的遭遇,就很讓人好奇,一個能讓布拉姆斯寫出《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拉赫曼尼諾夫寫出《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的帕格尼尼,居然會被製成乾屍,還公開收費展覽,還過了好幾年才入土。因此,這本有點像傳記的小書,實在不能當一般傳記看,應該是主人翁下場最恐怖,最悲慘的一本傳記了。要是從研究主人翁如何會落得如此下場的原委的角度閱讀,這本書,實在是有別於其他過於歌功頌德的傳記。
【國峻不回來吃飯 】 ~~黃春明~~
晚上睡不著,翻翻以前收集的文章,發現了這篇......
國峻,
我知道你不回來吃晚飯,
我就先吃了,
媽媽總是說等一下,
等久了,她就不吃了,
那包米吃了好久了,還是那麼多,
還多了一些象鼻蟲。
媽媽知道你不回來吃飯,她就不想燒飯了,
她和大同電鍋也都忘了,到底多少米要加多少水?
我到今天才知道,媽媽生下來就是為你燒飯的,
現在你不回來吃飯,媽媽什麼事都沒了,
媽媽什麼事都不想做,連吃飯也不想。
國峻,一年了,你都沒有回來吃飯
我在家炒過幾次米粉請你的好友
來了一些你的好友,但是袁哲生跟你一樣,他也不回家吃飯了
我們知道你不回來吃飯;就沒有等你,
也故意不談你,可是你的位子永遠在那裡。
---------------------------------------
【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我平日習慣一邊吃飯,一邊看報,因為吃飯時,口在忙,手在忙,但是眼睛是閒著,邊吃邊看的話,全身器官都不浪費。所以我一向是充分利用時間,嘴在努力增加我身體的營養,眼睛在努力增加我大腦的營養。那天,正在啃饅頭時,眼睛在聯副上突然掃瞄到
「黃春明」三個字。黃春明先生是我最尊敬的人,因為他擇善固執,為理想,有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所以我立刻集中注意去讀他的東西。讀完,難過得不得了,連嘴裡的一口饅頭都忘了咀嚼。天下想要自殺的孩子都應該先來看一看這篇〈國峻不回來吃飯〉的小詩。看看一個作爸爸的人如何用日常生活的語言輕描淡寫地說出心中無可言喻的痛。
我小時候看〈販馬記〉李奇哭監時,有一句「人生三苦:幼年喪父,中年喪妻,老年喪子」。黃春明不老,但喪子之痛不論任何年齡層的受都一樣。這篇文章是生命教育最好的材料,真該收入國文課本,讓所有孩子都讀到。
詩一開始說,「國峻,我知道你不回來吃晚飯,我就先吃了,媽媽總是說等一下,等久了,她就不吃了,那包米吃了好久了,還是那麼多,還多了一些象鼻蟲」。不知道的人讀起來沒什麼,完全是爸爸在跟兒子說話,但是知道的人,悚然一驚,因為國峻用他的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是永遠不會再回來吃飯了。爸爸比較能接受事實:知道你不回來,所以我就不等你,先吃了。媽媽卻是無法承受這個打擊,滴水不沾,家裡的米不但沒少,放久了,還變多了,多了些象鼻蟲。看到這裡就讀不下去了,可憐天下父母心哪!
再下去,「媽媽知道你不回來吃飯,她就不想燒飯了,她和大同電鍋也都忘了,到底多少米要加多少水?我到今天才知道,媽媽生下來就是為你燒飯的,現在你不回來吃飯,媽媽什麼事都沒了,媽媽什麼事都不想做,連吃飯也不想。」孩子不在了,作母親的也就沒有燒飯的慾望了。大部分的中國母親都是為子女而活,挽著菜籃上市場時,想的都是孩子愛吃什麼,先生愛吃什麼,所以爸爸到今天才知道,媽媽生下來是為兒子燒飯的,兒子不回來,媽媽就什麼事也不想做,連飯也不想吃了。我想起我要考大學聯考時,我
媽媽很擔心我會在考試時生病,影響考試成績,那時台灣還沒有冷氣,夏天天氣熱,晚上都是開電風扇睡覺,母親擔心我吹電扇不蓋被會著涼,所以一直交代要蓋被,因為她先睡,我後睡,所以母親常常晚上睡一睡爬起來看一下,有時我還沒睡,專心做功課時,會被背後突然出現的聲音嚇一跳,忍不住抱怨,叫她不要管我,母親總是說「媽媽生下來就是要管你們的」。看到黃春明的詩才了解,的確,媽媽生下來就是為了孩子忙的,沒有孩子,也就沒有了人生目標,什麼都不想做,連飯也不想吃了。
第二段說「國峻,一年了,你都沒有回來吃飯」,口氣有點哀怨,如果一個兒子一年都不回家吃飯,父母是要埋怨的,可是誰想到國峻去的是一個有去無回,不可逆轉的旅程呢?「我在家炒過幾次米粉請你的好友」,黃家的炒米粉是有名的,「來了一些你的好
友,但是袁哲生跟你一樣,他也不回家吃飯了」,這麼輕描淡寫的幾個字「不回家吃飯」,讀起來卻是這麼的傷痛。「回家吃飯」一向是歸屬感的指標,八○年代在美國看過一個片子《歸心似箭》,一個傷兵脫了隊,千山萬水就為回家,家的吸引力比地球磁場還強。不回家吃飯了,不是不想回家吃飯,而是再也回不來吃飯了。
自殺的朋友,在投環的那一剎那,有沒有想過再也不能回家吃飯了呢?「我們知道你不回來吃飯;就沒有等你,也故意不談你,可是你的位子永遠在那裡」,一個永遠是空的位子,父母是觸景傷情,怎麼吃得下飯呢?朋友笑他愛吃醋,飯菜都加了醋,黃春明說「天大的冤枉,望著那個空位,叫誰不心酸?」兒子永遠地不能回來吃飯了,山珍海味,對父母來說,吃到嘴裡都是滿嘴的辛酸。看到這裡,國峻,我想拿大杖揍你,你怎麼可以對你的父母做出這種事呢?你難道不知道死者已矣,生者長戚戚嗎?你何忍讓你的父母身受這種思念的煎熬呢?要知道那個心中的空位是沒有人可以替代的。
所有動過自殺念頭的朋友,請把這首小詩剪下來,放在你的皮夾裡,當你想做傻事時,拿出來看一下,你以為你瀟灑地走了,你沒有。相信我,你沒有。
【2004/07/19 聯合報】
2/24/2005
續 佈施麻煩
有一句流傳已久的金玉良言叫做"為善不欲人知",這是拿來對那種默默行善而不汲汲於沽名釣譽的行善者的一種讚美詞,但真的要做到"為善不欲人知"其實是有其困難度的,而通常對"為善不欲人知"中的人,是限定在施者與受施者這兩方以外的人,似乎只要這兩方以外的人不知道,就是所謂的默默行善型的"為善不欲人知"。
所以以佈施來講,就以知道的人的範圍作為限定的條件,可分為所有人都知道,只有施者與受施者知道,施者知而受施者不知,施者不知而受施者知,施者及受施者皆不知。四種排列組合。當然還有其他奇奇怪怪的像是除了施者與受施者不知,而其他人都知道的組合,但真的要一一討論完,總共會有八種組合,一一討論完是可以啦,但可能要改天了。今天就已上述其中一種來討論何謂最佳之佈施與麻煩之佈施。
先定義一下我所認為最佳之佈施好了,也許別人有別人的看法,但我覺得,能讓受施者有尊嚴的布施,才是好的布施。簡單的說可以視為施者知而受施者不知這種情況,希望能讓受施者不因這個佈施而感到壓力,甚至感激。而讓受施者感覺是他在幫你那就更成功了,這樣的布施,不僅可能是物質上的金錢時間的布施,更有可能是能讓人恢復自信與尊嚴的布施。
而我想到的解決方法是布施麻煩。
佈施麻煩之所以難行,其實是剛好正中了中國人不喜歡欠人情的罩門,而更讓人覺得困難的是,還要面對旁人異樣的有時還帶點鄙視的目光,畢竟,麻煩別人不是一件好事,更何況是麻煩一個可能有麻煩的人。
至於詳細的施行細則,則還在實驗研究當中,這分寸的拿捏,是另一篇的人生智慧,我想,我還沒辦法說出個所以然來,但這方向,我相信是正確的。
助人美,行善也美。
只是有沒有想過,如何讓佈施者有尊敬,受施者有尊嚴。我想了好久,結果是一個來自猶他鹽湖城的摩門弟兄點破我的,這應該也算是另類的領悟。
想想看,自己是否也曾犯過這種錯誤。
2/22/2005
佈施麻煩
之前曾遇到一些摩門教的傳教士,也不知道他們哪裡學來的,每每聊完天後,其中有一位弟兄,總會在最後離開前問一句:如果可以的話,可不可以佈施一些麻煩給我。
佈施麻煩。當然,我怎麼好麻煩他們呢?畢竟人家是飄洋過海,遠道而來,要面對的麻煩事不會比我少吧!況且,如果麻煩可以是一種佈施,那佈施會簡單得多。
但麻煩真的不能佈施嗎?最近卻對“佈施麻煩“這四個字有了新的領悟。麻煩當然是可以作為佈施的,而且,有時比真的物質的佈施更難做,而且這必要之惡是常常被忽略,讓原有的佈施失去了原來的意義。
這是怎麼一回事?先想看看,自己如果真的佈施了麻煩,會怎樣,而受施者又會如何?
待續......
訂閱:
文章 (Atom)